致京潮奖助学金历届获得者的一封信

2025-09-08 16:11:38

您有一封

请点击查收

京潮公益的信

来自

  见字如面

  转眼间“京潮奖助学金”

  迎来属于它的二十周年

当年那个收到资助的你

是否实现了那时的梦想

这一封来自远方的信

盼你的回信

也盼与你重逢

—— 北京市京潮公益基金会





今年,京潮20岁了

我们不想只办一场热闹的庆典

而是想先找到你

找到每一位与京潮有过交集的“家人”

一封来信 盼你回信



不知道你是否还记得,那年领到京潮奖助学金时的场景?或许是银行卡里收到资助款时,手机弹出的那条短信;又或许是和老师、同学分享这份喜悦时,你悄悄在心里许下的那个“要好好努力”的心愿。

20年了。

从第一次将资助款送到学子手中,到如今走过两个十年,京潮奖助学金就像一棵慢慢生长的树,每一届学子的成长,都是这棵树上抽出的新枝、结出的果实。我们总在想:当年那个收到资助的你,现在过得怎么样?是否实现了那时的梦想?是否在某个时刻,也把曾感受到的温暖,传给了身边的人?

今年,京潮20岁了。我们不想只办一场热闹的庆典,而是想先找到你——找到每一位与京潮有过交集的“家人”,听你说说这些年的故事,也把这份沉淀了20年的牵挂,好好交给你。

所以今天,我们带着三个小小的期待,写下这封信:


第一个期待,是知道你“在哪里”


请你花3分钟,扫描文末的二维码,告诉我们你的名字、当年获奖的年份,还有现在的学校或工作单位、能联系到你的电话。不用复杂的表述,简单的几行字,就能让我们结束这份“牵挂”,把你放进京潮的“学子档案”里。


第二个期待,是听听你的“故事”


如果你愿意,不妨和我们分享一段回忆:比如京潮的资助如何帮你缓解了学费的压力,让你能安心泡在图书馆;比如这些年你有没有做过公益小事,像当年的京潮帮你一样,去帮了别人;又或者,只是发两张照片。一张是当年的你,一张是现在的你,让我们看看时光里你的成长。

这些故事不用华丽的辞藻,哪怕只是几句心里话,对我们而言,都是最珍贵的礼物。


第三个期待,是把“纪念”送到你手中


为了感谢你愿意回应我们的期待,我们准备了一份“京潮20周年纪念套装”。虽然这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,却是我们用20年心意做的礼物,想让你知道:你曾是京潮的牵挂,现在依然是。

当然,我们还有一个更大的期待——如果你的故事足够动人,我们想把它放进“京潮人物志”,让更多人看到你的成长;想邀请你今年12月来北京,参加“京潮回家日”,亲手领取有收录你的故事的《京潮20周年纪念册》,让这份回忆,能陪你走得更远。

其实我们知道,这些年里,有些学子可能换了手机号,有些可能早已毕业离校,找到每一个人并不容易。但我们还是想试一试——因为20年的公益路,少了任何一个“你”的故事,都不算完整。

不管你现在在天涯海角,是在实验室里钻研课题,还是在岗位上努力工作,是在大城市里逐梦,还是回到家乡建设故土,都想让你知道:当年京潮给你的那份温暖,从未消失;而我们,一直在这里,等你“回家”看看。

扫描下方二维码通过文末信箱,提交相关信息。

顺颂时祺。



北京市京潮公益基金会

2025年9月8日












联系我们

电子邮箱:Ix@jcjj.org.cn

联系人:北京市京潮公益基金会秘书处蔡泽莹

联系方式:18511234058



图片


图片